(動)舊指兒童開始識字讀書:他九歲才~。
舊時指教少年、兒童開始識字讀書:~讀物。
⒈ 啟發蒙昧。
引《易·蒙》:“初六,發蒙,利用刑人?!?br/>孔穎達疏:“以能發去其蒙也?!?br/>漢枚乘《七發》:“發蒙解惑,不足以言也?!?br/>唐劉長卿《禪智寺上方懷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創》詩:“飛錫今何在,蒼生待發蒙。”
清許汝霖《贈湯宗伯潛庵先生》詩:“拜獻忝后塵,發蒙仰先覺?!?br/>魯迅《書信集·致臺靜農》:“昨始得《右文説在訓詁學上之沿革及其推測》一本,入夜循覽,砉然發蒙。”
⒉ 謂開始學習識字讀書。
引五代王定?!短妻浴ず⒉挥觥罚骸癌z段維﹞年及強仕,殊不知書;一旦自悟其非,聞中條山書生淵藪,因往請益。眾以年長猶未發蒙,不與授經。”
宋周煇《清波雜志》卷五:“或謂童稚發蒙之師,不必妙選,然先入者為之主,亦豈宜闊略世故?!?br/>鄒韜奮《經歷》附錄:“我六歲的時候,由父親自己為我‘發蒙’,讀的是《三字經》。”
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四:“我在發蒙兩三年以后,先生便要教我作對子?!?/span>
⒊ 揭開蒙蓋物。喻輕而易舉。
引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一日發兵,使人即刺殺大將軍青,而説丞相下之,如發蒙耳?!?br/>裴駰集解引韋昭曰:“如蒙巾,發之甚易?!?br/>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商戰》:“彼之謀我,噬膏血匪噬皮毛,攻資財不攻兵陣,方且以聘盟為陰謀,借和約為兵刃,迨至精華銷竭,已成枯臘,則舉之如發蒙耳?!?/span>
⒋ 糊涂;弄不清楚。使盲人眼睛復明。喻啟發蒙昧;開拓眼界。參見“發蒙”。
引《禮記·仲尼燕居》:“三子者,既得聞此言也於夫子,昭然若發矇矣?!?br/>《楚辭·東方朔<七諫·沉江>》:“將方舟而下流兮,冀幸君之發矇。”
王逸注:“冀幸懷王開其矇惑之心。”
《后漢書·東平憲王蒼傳》:“丙寅所上便宜三事,朕親自覽讀,反覆數周,心開目明,曠然發矇?!?br/>李賢注:“韋昭注《國語》曰:‘有眸子而無見曰矇?!?br/>三國魏應璩《與從弟君苗君胄書》:“閒者北游,喜歡無量。登芒濟河,曠若發矇。”
清方苞《讀<尚書>又記》:“自歐陽氏辨其妄,郡儒昭然若發矇矣。”
例如:這事兒弄得我發蒙了。
啟發蒙昧。